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郑州角力!都市圈之战打响,强省会都不香了?

西部菌 西部城事 2022-04-02


文丨西部菌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而在报告之外,一场硝烟四起的都市圈之战,已经开始卷起来了

01

今年全国两会上,最引人关注的区域话题之一,应该就算武汉和郑州在争夺“国家都市圈”上的相互角力了。

前者,是由湖北代表团建议: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后者,是以河南代表团名义,恳请国家支持郑州都市圈规划建设


湖北和河南就都市圈建设纷纷向国家“喊话”,初衷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就在全国两会前夕,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标志着长株潭夺得中部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的宝座。

眼看着中部地区国家级都市圈名额已被占领了一个,作为中部两大国家中心城市的武汉和郑州居然落后了,这滋味自然不好受。

而在武汉、郑州之外,其他城市同样在摩拳擦掌。

比如,拿下全国首个国家级都市圈的南京,还想要更多。


由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建议:

加快出台新一轮国家公路网规划,支持约282公里的南京都市圈高速公路环线等重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让南京都市圈内主要城市的“朋友圈”更畅达。

并且,都市圈建设的火热场景,还引发了部分代表委员们超越区域竞争层面的思考。


如有政协委员就建议:

由国家层面出台关于全国都市圈的整体发展规划;在规划编制中,建议对都市圈设立明确的门槛标准和定位区分,形成有序发展节奏,实现不同都市圈精准施策。

02

如果把观察视线拉得长些,近期还有几个都市圈有新的动向。

一是,颇有几分“千呼万唤始出来”之意的西安都市圈,终于迎来了确定性消息。


3月1日,陕西省发改委官网披露的一则官方回复显示:目前,《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履行完成国家层面相关审批流程,正在履行印发程序,近期将正式印发实施

二是,全国两会前夕,南昌都市圈在经济日报头版亮相。


报道指出,近年来,江西把大南昌都市圈建设作为全省破解发展不充分问题的主要抓手、提升省域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和助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引擎。

“受宠”程度之高,可见一斑。

这里要补充的一个信息是,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南昌2021年末常住人口643.75万人,比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18.25万人,人口总量跃升至全省设区市第二位,仅次于赣州。


并且,这一增量,在全国目前公布的主要城市数据中,仅次于杭州,把广州(13.4万)都甩在身后。

来源:城市帝国

这里面,都市圈建设的发力,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尝到甜头的南昌,一定会在都市圈建设上乘势推进。

由此也可见,中部地区的都市圈建设,确实竞争尤其激烈。

03

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这一年也被称为都市圈建设元年。

2022年,是都市圈建设的第四个年头,也是一个重要节点。因为上述意见明确提到:

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更加完善,梯次形成若干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

因此,这一年除了已批复的都市圈在建设上加速推进,或还有更多的都市圈建设规划将获得批复,有志向的城市都不会甘于错过这个机会。

当然,这里的竞争主要是指向国家级都市圈。

因为参照国家中心城市,以及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城市群来看,国家级都市圈的数量,也一定是有限的,只有跻身“国家级”,政策含金量才会有保障。

04

不过,就省一级来看,都市圈建设的门槛就相对没那么高了。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已有多个省提出了建设多个都市圈的计划。

比如,广东一口气提出了5大都市圈: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


浙江也不甘落后,有4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温州都市圈;金义都市圈。

江苏有3个: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徐州都市圈。

山东同样有3个:济南都市圈;胶东(青岛)都市圈;鲁南都市圈。


福州为2个,除了已经拿到国家名额的福州都市圈,还有厦漳泉都市圈。

总体来看,决心打造多个都市圈的省份,都属于东部经济强省,并且也有多个省内中心城市。

不过,最终真正能成大气候的,必定只能是少数。

就像代表委员的建议所指出的,不同的都市圈,要有不同的门槛标准和定位区分。

05

目前的都市圈发展水平到底怎样呢?

一个可以参考的结论是: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组编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21》,将全国34个都市圈根据发展水平,分为成熟型、发展型、培育型三类。

其中,成熟型都市圈只有广州都市圈、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北京都市圈、宁波都市圈。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都市圈的规划目前都还未获得国家层面的批复。这并不代表它们就不受重视。

一来,它们都处于东部先发地区,都市圈内本身的经济、交通联系就比较强,对国家政策的依赖相对没那么大。

二来,这些都市圈内地区的发展水平都相对均衡,如何确定各自的定位,利益协调更复杂。比如,上海都市圈,到底要不要“跨省”,或就是个难题。

另外,还有17个发展型都市圈和11个培育型都市圈。像目前已经获批国家级都市圈的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都市圈,都属于发展型之列。

当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也同时意味着都市圈的可塑性还比较强,相应的发展机会也很可观。

06

为何有这么多省份或城市,如此重视都市圈建设?

这里首先要看都市圈的定义: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它其实类似于国外的都市区概念,可以通俗理解为是超大、特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

当前,国内已经有了一批GDP超万亿、人口过千万的超特大城市,如何让这些城市继续保持增量发展的活力,又实现辐射、带动作用的最大化,是一个越来越必须被正式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都市圈建设就是对此的对策。

它一方面可以克服大城市“摊大饼”发展的弊端,避免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规模不经济”现象。

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破除行政壁垒,扩大城市的发展空间,优化产业、人口的分工布局,同时又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真正形成更大的“引擎效应”

因此,未来城市间的竞争,也将逐渐转向为都市圈与都市圈的竞争

07

那么,都市圈时代的真正到来,到底有哪些启示?

一,单纯的“强省会”模式,不再那么吃香了

大部分都市圈,就是以省会城市为中心。我们通常讲的“强省会”模式,实际还是站在省会城市的立场上来思考,但在都市圈时代,省会城市必须考虑如何与都市圈内的周边伙伴,形成更良性的分工合作。

同时,还得要摒除靠合并等方式来获取规模效应的路径依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在“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之后,就紧跟了一句——严控撤县建市设区

这就进一步断了一些城市靠合并方式来做大做强的念想。

当然,从实际情况来看,都市圈并不是与强省会对立的。准确说,它是强省会模式的升级版。

事实上,在很多省份,都市圈必须要有一个足够强的省会城市来带动,但是仅仅是做大做强省会,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

二,都市圈将成为下一阶段城镇化的主战场

对大多数省份来说,人口向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区域集中,是一种大趋势。而其他多数城市的人口都将处于继续流失状态。

那么,相应的,这也必定带来城镇化重心的迁移。可以说,都市圈将承载一个省城镇化的主引擎角色。

并且,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可以预见,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都会加速向都市圈内集中。

三,个人选择都市圈、投资都市圈,也要避免被概念所忽悠

作为新事物,很多都市圈刚提出来,势必会有一些政策红利,但最终发展成怎样,尤其是都市圈内各个区域的发展差异,还是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不能盲目下注。

说到底,和城市一样,都市圈的发展也是一个逐渐洗牌的过程,并且每个区域也依然会存在差别,并不等于纳入了规划就完全机会平等。

此外,《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也提醒:因地制宜推进都市圈建设,避免一哄而上


MORE
往期精选





商务合作、转载开白联系:微信:zmxzyh50(备注身份优先通过)未经授权请勿擅自复制、转载

任耀龙律师团队
为西部城事提供版权及法律服务

区域丨地产丨财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